随着精准医学在美国大热,中国也在2016年开启了中国精准医学全国加速的元年。
5月3~4号,国家卫计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在北京召开预申报书评审会,对第一批项目预申报书进行评审。而业内普遍关注的评审专家名单也正式出炉。评审专家统一从国家科技专家库中抽取产生,共149人,涉及16个方向。
业内人士认为,此次评审会召开,成为启动中国精准医学研究的实质性一步,中国精准医疗的大幕才刚刚拉开。
2016年3月,科技部发布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被评为2016年优先启动的重点专项之一,并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精准医学研究”重点专项2016年项目指南于2016年3月8日正式公布,实施周期为2016年—2020年。这一指南的发布被医疗界内解读为,行业期待已久的精准医疗国家战略部署终于揭晓(见http://www.dcmst.org.cn/project/262-2016-05-02-02-42-26)。国家卫计委和科技部先后召开精准医学战略专家会议,拟到 2030 年前。合计投入 600 亿元,开展“精准医疗”。
此次的专家名单也向外界透露了中国未来发展精准医疗的具体方向。记者梳理这些专家所涉及的研究方向包括,心血管疾病专病队列研究,精准医学大数据管理和共享技术平台建设,罕见病精准诊疗技术与临床规范研究,恶性肿瘤诊疗规范及应用方案的精准化研究,恶性肿瘤个体化治疗靶标发现与新技术研发,免疫性疾病个体化治疗靶标发现与新技术研发,精神神经类疾病个体化治疗靶标发现与新技术研发等16个方向。
从公布的名单看,这149位专家多来自于高校和医学院校,科研院所以及附属医院,其中百泰生物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白先宏和江苏先声药业有限公司研究院的檀爱民来自行业内的公司。
百泰生物研发、生产的“泰欣生”,是全球第三个治疗实体肿瘤的药物,也是全球第一个治疗表皮生长因子过度表达的这种肿瘤的药物。“泰欣生”于2005年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注册为I类新药,2008年4月正式生产上市。
而先声药业拥有45种以上药品的强大产品组合,重点覆盖抗肿瘤、心脑血管、感染等疾病治疗领域。其抗肿瘤创新生物药物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拥有中美两国专利,并获得第十届中国专利金奖以及2008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11年,先声自主研发的艾拉莫德片剂--艾得辛正式获得SFDA颁发的国家一类新药证书及药品注册批件,这是全球第一个上市的艾拉莫德制剂,能够显著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疾病症状和炎症指标。先声药业曾是中国内地第1家在纽交所上市的化学生物药公司,但在2013年,出于企业战略的调整,该公司宣布私有化。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还查询发现,到申报截止日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共收到“精准医学研究”重点专项2016年度第一批项目预申报书337份,通过形式审查项目313项,未通过24项。
未来,精准医疗如何改变现在的就医模式?按照业内的介绍,如果人们能够深刻了解自己的遗传和基因组学信息,那么对疾病的预测,特别是疾病易感性的预测将得以实现。首先,人们会被告知未来可能患有某些疾病,更好地进行预防;其次,一旦患有了某种疾病,其诊断将会非常容易;诊断后的用药,将针对个体对药物的敏感性而制定,每个病人将得到最合适的药,并在最佳剂量和最小副作用,以及最精准用药时间的前提下用药;对疾病的护理和预后的效果也将得到准确的评估和指导。用奥巴马的话说,“要在正确的时间,给正确的人,正确的治疗。而且要次次如此。”
精准医疗对于提升人口健康水平、减少无效和过度医疗、避免有害医疗、遏制医疗费用支出快速增长有重要意义,同时,随着产学研界都在精准医学上发力,精准医学也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