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分析认为,国际机构对人民币债券配置需求增加,料今年国际机构仍会大量增持中国国债 中新社
大公财经1月4日报道(记者 海岩 倪巍晨)人民币贬值压力挥之不去,2017年首个交易日中间价创近两周最大降幅;在岸日盘收盘价更是逾八年半新低。不过,境外机构对人民币资产需求仍在。中债登的数据显示,境外机构去年增持中国国债规模近七成,全年增加1752亿元(人民币,下同)至4237亿元。其中,去年12月环比增加69亿元,已是连续第14个月增持中国国债。分析认为,这显示人民币正式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后,国际机构对人民币债券配置需求增加,料今年国际机构仍会大量增持中国国债。
昨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走低128点或0.18%,报6.9498。元旦假期期间美元指数继续上行,分析称,当日中间价贴近6.95元但未跌穿,体现了监管维稳的态度。新年客盘购汇力量未如预期强烈,大行也适度提美元流动性,当日在岸日盘收盘价仅跌62点或0.09%报6.9695,全日成交额则较对上交易日升16%至328.55亿美元。
中美国债利差1.5个百分点
去年人民币兑美元贬值6%,新年首日贬值仍持续,但随着中国债市开放进程提速;人民币正式纳入IMF SDR货币篮子,境外机构对人民币资产的配置持续上升。中债登的数据显示,去年全年境外机构持续增持人民币国债,仅下半年境外机构已增持1054亿元的人民币国债,其中在8、9月的增幅最强劲,环比分别增231亿、410亿元。去年末美国落实加息、美元指数持续高企,尽管境外机构持有内地企业债以及中期票据的金额仍在不断下降,但12月境外机构续增持人民币国债69亿元(见附表)。
去年境外机构大量增持中国的国债,中投证券固收分析师林帆分析,主要是受人民币加入SDR及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影响,境外机构对人民币债券的配置需求大幅增加,其中又以配置利率债为主。而这一被动的资产配置需求,受汇率波动的影响不大,再加上目前中美一年期国债利差至少有1.5个百分点以上,也是去年下半年人民币汇率贬值,但国际投资者增持中国国债的主要原因,不过,企业债等因人民币贬值、刚性兑付多发的原因吸引力下降。
监管层料有能力维稳汇市
林帆指出,目前人民币资产相对较高的收益率对国际投资者有较大的吸引力。包括中国利率水平明显优于发达经济体,主权评级又高于其他新兴经济体,再加上中国债券被纳入全球指数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以及债券通可能实施等原因,国际机构都有需求提前进行资产配置,预计今年国际机构仍会大量增持中国国债。早前瑞银测算,如果中国债券获得纳入全球指数,可能吸引3.5万亿美元资金流入中国债市。
对于人民币后续表现,交银金研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健认为,美国新当选总统本月末即将履职,这或带动美元再度沖高,人民币仍将面临外部贬值压力;与此同时,随着春节的临近,季节性购汇需求的增强亦可能给人民币汇率带来阶段性压力。鉴于监管层针对外汇和资本流动的宏观审慎监管仍持续发挥作用,预计监管层有能力维持外汇市场的基本稳定,“本月人民币汇率或续高位震荡格局”。林帆也认为,市场对今年人民币贬值的预期也相对乐观,料贬值幅度将大幅低于2016和2015年。